港日文化差異!居於日本香港人難以習慣的13件事 入境隨俗不簡單!|網絡熱話
港人在日本!適應不良的13個文化差異
1. 超不方便!便利商店沒辦法換零錢
為了防止收到假錢,以及不希望客人沒有消費就只為了換零錢就離開,所以大部份的便利商店跟超市都沒有提供換零錢服務。如果想換,還是買個東西找開零錢或是去遊戲中心換比較快。

2. 餐飲店不能講電話
高級餐廳也就算了,很多平價美食甚至連鎖店都會在店內標示「禁止使用電話」,除了怕電話響起跟講電話聲音太大會影響其他客人外,店家也希望可以提高翻桌率,不讓客人久留。

3. 加值卡冇得負錢
日本的加值制度與香港不同,在香港使用「八達通」若餘額不足可以先「負」著,出站後再加值即可。但是在日本若餘額不足就無法進站,有不少朋友已經試過多次因此錯過尾班車,會直接硬生生被門擋下,真的很痛…

4. 公車巴士等車停好再起身
這個好習慣單純是為了安全著想。但心急的香港人就不會那麼聽話,常常預早時間就起身走去門口,但如果有人不聽話先起身走動準備下車,司機會直接對著麥克風警告你喔。

6. 想花錢也沒得買!百貨公司很早就關門
日本的百貨公司大多早上10am開門,晚上8點或9點關門。而且是時間一到就真的會拉下鐵門不做你生意。只有部分百貨有開到晚上9:30-10pm。

7. 拜託,我要記帳!便利商店不會主動給發票
由於日本發票無法兌獎,因此很多人沒有拿發票的習慣,甚至在收銀台直接放一個發票專用小垃圾桶讓你丟。所以若想要記帳每天花了多少費用,記得拿回找的零錢後多等三秒鐘,店員就會知道你要發票囉,不過近年已經好了許多,店員很多都會自動給發票。

8. 到底多少錢?含稅不含稅標示
從前我們去日本時,大部分店家都會在商品上標上含稅與不含稅兩種價格。但是例如星巴克的菜單就只有標不含稅的價格,所以結帳時看看發票還會以為是店員坑你錢,其實是付了含稅金額!不過自從2021年4月1日起,日本實施了消費稅新制,全國所有商品的價格必須一律標示為含稅價格,咁就更方便了,幾時先有得去睇睇啊!!!

9. 向左走向右走?靠左靠右未統一
若是手扶梯,基本上大阪靠右,關東靠左。但是車站內的樓梯則是一門學問。有些標示上樓靠右,有些則相反,並沒有統一,所以大家在上下樓時要注意一下文化差異喔。
10. 電車上不能講電話
電車上沒有明文規定不能飲食,但是有清楚標示不能講電話。這是為了怕影響其他乘客,如果你拿起電話講,所有人都會注視著你。

11. 重死了!月台電梯很難找
是否有拖著笨重行李卻找不到電梯,只好拼死命搬上月台的經驗呢?電梯難找的原因在於日本的車站建的早,電梯是後來才建設的,因此才比較難找。但往來機場的車站就比較沒這困擾囉。

12. 好健康!綠茶,紅茶都無糖
店家所提供的茶與市面上賣的綠茶跟紅茶大多是無糖的,連奶茶都有出無糖的!速食店的冰紅茶也是無糖。若喜歡稍甜口味的人可以找有寫「微糖」的或自行加糖包。
13. 冷吱吱!水都加冰塊
無論四季,店家送上的水一定是冰的不然就是加滿冰塊。因為店家認為這樣才能表現誠意,而不是直接送上過濾水給客人。又因為冬天室內有暖氣,所以還是會送上冰水。

除了上述這些文化差異,其實還有許多不同於自己國家的規則與習慣。藉由觀察這些細節,進而去瞭解日本的文化,讓一趟旅行變得更有深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