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狂風雷暴突襲!天文台預測風力達3號波:更強颱風醞釀中?

天氣

廣告

南海低壓槽正醞釀風暴,天文台預測本周四(18日)天氣將急劇轉壞,狂風雷暴將狂襲本港,風力更可能高達6級,相當於3號風球水平!與此同時,一個新的熱帶氣旋亦可能在下周形成,在雙重威脅下,市民本周出行及週末活動會否大受影響?

周四天氣急轉直下 狂風雷暴襲港

根據天文台最新預測,受高空擾動影響,廣東沿岸及南海北部在周三(17日)將有驟雨及雷暴。真正的威脅來自南海一個廣闊低壓槽,其上或有低壓區發展,並大致移向海南島一帶。受其影響,本港天氣將於本周四(18日)及周五(19日)顯著轉壞,屆時將有幾陣驟雨及狂風雷暴,部分地區雨勢可能較大,離岸及高地風力預計最高達到6級,強度與3號強風信號相若。市民需密切留意天氣變化,特別是計劃進行戶外活動的人士,應做好應對惡劣天氣的準備。

天文台預測:下周或有更強風暴生成

除了逼近的低壓槽,天文台同時正密切監測一個可能更具威脅的系統。天文台指出:「一個熱帶氣旋會在本周後期於西北太平洋形成,並於下周初移向呂宋一帶。」根據AI天氣模型「風烏」的預測,此熱帶氣旋的風力可能比前者更強,有機會發展成颱風級別,並在進入南海北部後組織得更為緊密。雖然其路徑仍存在變數,但初步預測該系統有機會在本港以南約400公里外掠過,屆時會否引致更高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仍是未知之數,市民必須保持警惕。

風球冷知識解密 為何沒有2號風球?

每逢風季,市民總會疑惑為何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沒有2號、4號、5號或7號。根據天文台歷史資料,本港的數字風球系統經歷多次演變。在**1917年**,本港首次採用1至7號數字信號,當時的2號至5號僅用作標示烈風吹襲的四個不同方向。到了**1931年**,系統擴展至1號至10號,但因2號及4號信號不常用,在1930年代後期便被取消。最後在**1973年**,天文台發現公眾常將代表不同風向的5號至8號烈風信號,誤解為風力遞增,因此將其整合為現時大家熟悉的8號西北、西南、東北及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此系統便一直沿用至今。

雙重威脅籠罩 市民憂週末活動泡湯

雖然目前未有任何警告信號生效,但連續兩個風暴系統的潛在威脅已引起市民廣泛關注。周四及周五的狂風雷暴天氣,預計將對戶外工作、建築地盤及海上交通構成即時影響。而下周可能出現的更強颱風,更令市民擔心週末以至下周初的活動安排需要取消。社交平台上已出現大量討論,不少市民表示正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最新消息,以便及時調整行程,並紛紛留言表示:「希望唔好打得成風」、「要預早做好準備」,反映大眾對惡劣天氣的戒備心態已顯著提高。

Close

投票支持你嘅心水食店,
即送可口可樂®或無糖可口可樂®汽水換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