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華加沙殺到|全港敏感大爆發?市民崩潰:「眼腫頭痛勁過天文台!」
打風前夕 全港敏感症狀狂飆
颱風尚未正式登陸,一股「過敏潮」已率先席捲全港。不少市民在網上表示,身體出現各種過敏反應,成為了比天文台更準確的「人肉天氣預報」。綜合專家分析,這現象主要與颱風來臨前的環境劇變有關。首先,氣壓會急速下降,有研究指這會影響人體自主神經系統,導致鼻腔血管擴張,引發鼻塞和流鼻水。同時,颱風帶來的大量水氣使濕度飆升,為黴菌和塵蟎等常見致敏原提供了絕佳的繁殖環境,令敏感症狀一觸即發。
專家拆解 颱風誘發過敏四大元兇
氣象及醫學專家指出,颱風前後的環境變化是誘發過敏症狀的主要原因。專家歸納出四大元兇,並提醒市民留意:第一是「濕度變化」,颱風帶來的大雨令濕度急升,容易滋生黴菌,汗水亦難以蒸發,刺激皮膚;第二是「氣壓變化」,低氣壓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加劇鼻敏感症狀;第三是「空氣致敏原增加」,強風會將地面的花粉、塵蟎及黴菌孢子吹上半空,大幅提高空氣中的致敏原濃度;第四則是「溫差變化」,颱風前後的氣溫波動會直接刺激鼻黏膜和皮膚,使過敏反應更為嚴重。專家強調:`「颱風帶來的氣壓、濕度、溫度急劇變化,加上強風揚起致敏原,是誘發過敏反應的四大主因。」`
天氣敏感並非錯覺 醫學研究早有定論
這種「打風前周身唔妥」的現象並非純粹心理作用,醫學界對天氣與人體健康的關聯早有深入研究。事實上,「氣壓性頭痛」及天氣變化引發哮喘等情況,在醫學上已有大量文獻記載。研究顯示,人體對環境氣壓、濕度和溫度的轉變有著精密的感知系統,敏感體質人士的反應尤其明顯。颱風來襲前的環境參數變化劇烈,對身體而言是一種壓力源,從而觸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導致濕疹、鼻敏感等症狀惡化。因此,市民在打風前的身體不適,是真實的生理反應,而非個人錯覺。
全港網民熱議 未見風雨先見病
颱風華加沙的影響已在社交平台上全面爆發,網民紛紛回報自己的「災情」,引發強烈共鳴。交通和設施雖未受影響,但市民的個人健康已響起警號。大量留言湧現:`「我都係,眼腫,好脹,仲有個頭痛到爆😩次次打風前都係」`、`「我個鼻敏感都不受控了🤣」`,更有市民表示`「今日一起身勁發濕疹」`。面對這種情況,專家建議市民可透過六大方法自保,包括使用抽濕機將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之間、為皮膚做好保濕、外出淋雨後盡快更衣、使用具HEPA濾網的空氣淨化器、清理家中積水及穿著透氣衣物,以減低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