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狂襲|政府「超前部署」停課兩日!背後暗藏更大危機?
樺加沙風力驚人 全港屏息戒備
被形容為「西太平洋風王」的超強颱風樺加沙,其結構完整、風眼清晰,正挾帶毀滅性風力逼近香港。香港天文台早於一星期前已鎖定其路徑並預測其強度,為全港市民提供了充足的預警時間。隨著風暴臨近,市面氣氛明顯變得緊張,不少市民湧往超市搶購糧食及日用品,多區貨架被一掃而空;而各區大廈的窗戶亦紛紛貼上「米」字形膠紙,構成一套香港獨有的防風風景線。這套看似標準化的應急流程,反映市民已習慣被動接收指令,但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單靠「留守家中」的策略,是否已追不上氣候變化的步伐?
政府高調應對:宣布「連續兩日停課」
面對樺加沙的強勢來襲,特區政府擺出「嚴陣以待」的最高規格姿態,行政長官親自視察風災應對措施,政務司長亦主持跨部門極端天氣會議。其中,教育局提早宣布全港學校連續兩日停課的決定,被視為一次巧妙的「超前部署」,成功避免了過往因懸掛8號風球時間點而引發的社會爭議與家長怨氣。政府強調此舉是為了保障學生安全,但有意見認為,一個成熟的防災體系,應建基於一套清晰透明的風險評估模式,而非單靠官員的「臨場判斷」或為應對輿論的「被動回應」。當局表示渠務署已增設200支緊急應變隊伍,並投入10部強力排水機械人,但這些硬件措施能否應對系統性的挑戰仍是未知之數。
重演2018山竹夢魘?塌樹圍城記憶猶新
樺加沙的威力,不禁令人回想起七年前的慘痛教訓。歷史數據清晰顯示,香港近年面對的風災強度正不斷升級:
- 2018/09:超強颱風「山竹」肆虐香港,天文台發出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信號。當年全港錄得超過60,000宗塌樹報告,主要幹道被堵塞數日,交通網絡完全癱瘓,市民形容為「塌樹圍城」。
- 2018/09:紅磡海濱廣場在「山竹」吹襲下,多幅玻璃幕牆連環爆破,震撼畫面暴露出《建築物條例》在應對極端風力下的潛在不足,引發全城對樓宇安全的憂慮。
氣象專家指出,雖然政府聲稱已對全港超過300個重要公共基建設施完成「抗逆力」評估,但對於全港數以萬計、樓齡較高的「三無大廈」,其窗戶及僭建物等安全隱患,依然是懸在城市上空的「計時炸彈」。
基層勞工風雨無阻?防災漏洞全面曝光
風暴之下,全港交通及社會運作大受影響,但影響程度卻因階層而異。當大部分白領階級能夠安坐家中工作,維持城市基本運轉的基層勞工卻面臨巨大風險。由於現行《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不具法律約束力,物業管理員、清潔工、外賣速遞員等前線員工是否需要冒險上班,完全取決於僱主的「良心」。政府僅「呼籲」僱主體恤員工,卻未能為最脆弱的勞動群體提供法律保障。有市民在網上留言:「政府淨係識呼籲,我哋嘅安全邊個保障?」、「打風都要開工,唔通手停口停咩?」這些聲音直接揭示了在極端天氣下,社會保障網絡的嚴重缺口,一個真正具韌性的城市,絕不應將任何一個群體遺棄在風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