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
廢墟

香港4大城市廢墟! 人間異域 十年孤寂

生活

廣告

涼夜中環,中環街市是這個鬧市的活化石,丟空12年,每晚陪著她只有行乞為生的老婆婆。中環街市採用Bauhaus風格設計,一幅長長的「窗牆」,是實用美學的特色⋯⋯方便人潮的寬闊圓角樓梯已被困圍板內,那條悶熱非常的行人通道,一板之隔便是 廢墟 。

901 (1) copy

廢墟 1 :中環街市 (失修 失色 失真)

根據中環街市新的重建計劃,最快要到2020/21年, 才有機會重見天日, 由2003至2021,足足廢棄18年。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指,政府在思考如何發展已經用上多年,在未想到如何發展便先行丟空街市。有成員曾見到中 環街市被圍封範圍爆水喉,滲水大肆侵蝕鋼筋水泥,白鴿死去也無人「執屍」,她質疑這樣是保育嗎?還是令中環街市加速變危樓?

廢墟 102 (1) copy
中環街市最早名叫「廣州市場」,在英殖民地時期,服務華人為主,圖為1938年街市落成的照片。
廢墟 104 (1) copy
街市中有不少死雀,屍體已腐化,無人打理。
廢墟 902 (1) (1) copy
長者在中環街市外露宿,秋夜中更添悲涼。 0

中環街市簡介

地址:中環德輔道中80號(顯示地圖)
面積:4,231 平方米
建成年份:1939年
空置期:2003年至今,空置12年
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三級歷史建築物
未來用途:原址活化

 

1

Action!向「古蹟變商場」說不

自開埠以來,中環街市是華人小商販謀生、創業之地,是庶民文化、社區生態的體現,藉今次行動,中環街市關注組要求市區重建局以「原面積復修」的方式保育街市,回復小本生意的經營模式,打破古蹟變商場的宿命。
FB Search: 中環街市關注組Central Market Concern Group

廢墟 2:長沙灣屠場 (短期租約 活用舊屠場)

背向蔬菜統營處的前長沙灣屠場,1969至99年運作,隨著本地鮮肉需求下降,持有屠場的市政局為「止蝕」,關閉屠場。由99年空置至今已16年,其實空置後,曾經供給藝術家們作短期工作坊,但後來卻一直丟空。政府產業署在立法會文件解釋,屠場建築物因結構問題而不能作其他短期用途,即不能出租使用,而屠場周邊空地則已用作臨時儲物。

屠場外的工地,現時有工人出入作地質評估,內部基本完全空置,只留下大型的屠宰機器,例如鐵夾鮮肉輸送帶、貫穿兩層樓的操作裝置、70年代的舊式辦公室等,留下來最多的是屠場工人的千言萬語苦命書,在牆上控訴政府失信,「鞠躬盡粹三十載,屠宰員工被屠宰」,「言而無信,製造失業」。關注土地問題的「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Paulus Johannes Zimmerman)指,政府一直不知道這個地方可以做甚麼,其實應如油街般,做好鞏固工程, 然後短期租約租予藝術家使用, 屠場空間大,高樓底、開放式大樓梯等,都是創作的好地方。

廢墟 201 (1) copy
空洞的屠場樓底高,柱少,好適合藝術家創作。
廢墟 210 (1) copy
現時的長沙灣屠場仍貼有工人十多年前的怨詩、標語,人去情未去。
廢墟 205 (1) copy
屠場專有的血槽,血腥已去,仍可想像當年牲畜的最後悲鳴。
廢墟 古老大磅已爆裂,留下輕如鴻毛的荒涼。
古老大磅已爆裂,留下輕如鴻毛的荒涼。
廢墟 貫穿兩層的重型機器,保留結業前的風光。
貫穿兩層的重型機器,保留結業前的風光。
廢墟 長沙灣屠場現已被圍封,並張貼告示,指將發展資助房屋。
長沙灣屠場現已被圍封,並張貼告示,指將發展資助房屋。
廢墟 「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 政府政策未能配合建築 物活化,令屠場白白丟 空多年,十分可惜!
「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
政府政策未能配合建築物活化,令屠場白白丟空多年,十分可惜!

前長沙灣屠場簡介

地址:荔枝角道東京街交界(顯示地圖)
面積:約19,200 平方米
落成期:1969年
空置期:1999年空置至今,空置16年
未來用途:資助房屋

廢墟 3:觀塘宿舍 (九龍東靚地 有屋無人住)

而位於將軍澳道4號的前房屋署觀塘職員宿舍,2000年只有幾戶入住,09年完全空置,該地廢棄了6年。立法會文件指,08年政府曾打算「翻新」,2012年又曾表示會「重建」,但幾年間,仍紋風不動。今年月,保安局建議「真 重建」,提供464個宿舍單位,正待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關注香港土地問題的團體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政府漠視旗下物業「有屋無人住」, 他指近年愈來愈多報道踢爆,政府大量閒置物業,政府有責任向公眾交出閒置物業的數據,不應該採取「擠牙膏」方式,被傳媒或審計署揭發後才公開空置物業資料。

廢墟 有屋無人住,舊宿舍間隔好,是不少人的夢想窩。
有屋無人住,舊宿舍間隔好,是不少人的夢想窩。
廢墟 空置宿舍唯一作用,成為野戰場。
空置宿舍唯一作用,成為野戰場。
廢墟 前房屋署觀塘職員 宿舍,坐落在觀塘 警署後面。
前房屋署觀塘職員宿舍,坐落在觀塘警署後面。
廢墟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 政府不如利用空置土地做 「貨櫃屋」,建臨時屋邨,解 決「有人無屋住」的問題。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 政府不如利用空置土地做 「貨櫃屋」,建臨時屋邨,解 決「有人無屋住」的問題。

前房屋署觀塘職員宿舍簡介

地址:將軍澳道4號(顯示地圖)
面積:約4,150平方米
落成期:約1960年代
空置期:2000年僅零星住戶,2009年完全空置至今,空置6年
未來用途:保安局建議拆卸重建為紀律部隊宿舍,2020年前入伙

廢墟 4:南約區中學 (趕走吸毒妹 養野草)

學生人口下降,令前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在2007年,成為殺校令下的「亡魂」。2009年,正生書院曾經申請遷入,作為宿舍及校舍,可惜被當年的居民反對,「吸毒妹、吸毒仔」未能成功脫離荒島芝麻灣,而南約區中學一直荒廢至今。當年積極游說居民的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指,現時不宜評論,而正生書院現時就在芝麻灣原址依山擴建。這校園、這班房、這走廊、這禮堂,還是告別時的景象。只是球場的罅隙長了野草,音樂室的鼓已穿破,人體器官展示公仔獨自看著沒有人的小食部。

廢墟 生物堂必有的人體模型, 已無法再向人展示人體奧妙。
生物堂必有的人體模型,已無法再向人展示人體奧妙。
廢墟 課室已丟空,雜物散落一地, 如被盜的現場。
課室已丟空,雜物散落一地,如被盜的現場。
廢墟 304 (1) copy
操場變了草場,原本可容千人的中學,變為廢墟。

前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簡介

地址:大嶼山梅窩梅窩碼頭路18號(顯示地圖)
面積:6,950 平方米
落成期:1982年
空置期:2007年至今空置8年
未來用途: 新界鄉議局指未來計劃復校,暫時為土木工程拓展署臨時辦公室及儲存區
爭議:2009年梅窩居民拒正生書院遷入

民間自發救港史 自主村校活化

鯉魚門三家村的海邊,小學生們的跳飛機古典白色線蹤,還有九條排隊線,保留了鯉魚門村人小時候在海濱學校的點滴。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前身正是海濱學校,全 盛時期學生逾500人,曾得到胡文虎夫人陳金枝捐款支持擴校,好時光轉眼逝去,又是因為學童人口下降,小村校在7年前停辦,結束62年春風化雨的佳境。創 意館現時開放予公眾參觀,也設有展覽及工作坊活動。創意館館長高寶怡介紹,最後一任校監葉栢強是創意館的靈魂人物,他在大專時期所寫有關鯉魚門的歷史,成 為創意館的藍圖。

其小書介紹到:「基於歷史觀的差異,有人會讓『過去的』過去,結果有一些事物和人物,會在無人過問下被遺忘⋯⋯」葉栢強的爸爸葉宋及鯉魚 門的老前輩,為漁村付出家財、農地等,建設這人情味深厚的小漁村,為了保留這段家史和社區史,葉栢強把自己變成收藏家,大量海濱學校相關的物件、鯉魚門石 礦文物、老照片、舊證書等統統放在館內展示,定時更新館藏,讓「過去的」再次活過來。

廢墟 401 (1) copy
海濱學校保留原貌,是村民的集體回憶。
廢墟 403 (1) copy
創意館保留校碑,由古物介紹自己的過去。
廢墟 海濱學校舊校章, 縫在校服上,現時已難再見。
海濱學校舊校章,縫在校服上,現時已難再見。
廢墟 402 (1) copy
海濱學校留下來的古物「飲水思源、扶搖直上」,包括有老師專用過濾水機,還有樓梯木扶手。
廢墟 407 (1) copy
當年鯉魚門所開的石,運往廣州做建材,是一門大的出口生意。
廢墟 404 (1) copy
1965年的獎狀,由校監葉栢強保留了50年。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館長⊕高寶怡 我們準備再去廢墟找鯉魚門 的文物,例如陶瓷品,在創 意館設新的陶瓷展區。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館長⊕高寶怡
我們準備再去廢墟找鯉魚門的文物,例如陶瓷品,在創意館設新的陶瓷展區。

海濱學校簡介

地址:鯉魚門海傍道中45號(顯示地圖)
面積:約700多平方米
落成期:1946年
空置期:2008年停辦空置至2011年
用途:2011年11月變身為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五 2-6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2-6pm
(逢星期一休館)
網址:jclymplus.org

廢墟友:做石礦古蹟遊啦!

「廢墟攝影」的Facebook 專頁已近2.5萬個Fans,專頁管理員Ken 和Bill,自小在九龍東成長,鯉魚門也是他們假日常去的地方,除了找廢村、廢校、廢廠等影相,也想利用攝影棄物做民間保育。Ken 去過一些廢村,看到不少歷史留痕,「例如見過一張家庭照,背景是尖東鐘樓爛地前拍的,又有雙囍牌的火柴盒,可惜當時未有創意館,難再保留,到我哋再去,已經被雨水打爛了。」他們曾經在廢墟拍攝時遇過葉栢強正整理廢村校的歷史,大家一見如故,便合作保育鯉魚門小漁村歷史。Ken 指,如果在鯉魚門再找到廢墟舊物,便會通知創意館研究,看可否做到保育。他們期望可以仿效台北侯硐礦場的保育方式,鯉魚門也有石礦史,葉栢強家本身做石廠,根本有人有物有古蹟,古蹟遊有得諗。

廢墟 410 (1) copy
荒村的人離開了,老相片留下來,令人大開眼界。
Bill指廢墟攝影不會把現場遺棄物拿走,會儘量保留現存景觀。
Bill指廢墟攝影不會把現場遺棄物拿走,會儘量保留現存景觀。
廢墟 408 (1) copy
鯉魚門附近的小荒村,是Bill愛去的舊史地。

學吓台北 政府主動 才是王道!

公共空間不是民間想要就有,政府投入才是最首要的一員。台北市政府由2009年開始「台北好好看」計劃,把社區的廢墟活化,透過和建築顧問公司、藝術團體、里長等之間的溝通,把不同的物業活化。去年已完成10個項目,陸續有新項目落成。

古風小白屋人情有價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古風里有一個小店,原本是國防部的物業鐵皮小屋,但被閒置多年,到2014年,活化成「古風小白屋」,作為居民的公共空間。負責營運的團體「綠點點點點」說,當年由里長(類似村長)發現這公地上的小房子閒置無用,於是向國防部了解,國防部願意和里長每半年續租。在短期租約上,「綠點點點點」以借工具作為鄰里溝通的開始,任何人毋須用錢借工具,只要用人情就可以,例如提供幫助他人的機會,也是一種人情。綠小姐說這種社區模式,暫時尚在發展,小白屋定位是居民的日常助人熱點,「先拿工具,然後再說社區參與。」。台北市政府出錢出力開放國有土地,希望有朝香港政府都會加把勁,用貼近民眾的方式做善用空地,真正保育本土文化。

廢墟 412 (1) copy
小白屋定時搞活動,借工具還人情。
(綠點點點點社區營造團隊提供)
廢墟 小白屋的專業工具牆,要乜有乜。 (劉信祐攝)
小白屋的專業工具牆,要乜有乜。
(劉信祐攝)

古風小白屋簡介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古風里雲和街72巷9號(顯示地圖)
業權:國防部
活化:居民以借用工具作為互助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