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博物館
分手博物館

分手博物館 @龐一鳴

博客

廣告

翻譯不正確,我還是會稱呼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做「 分手博物館 」。情人之間,用物件傳情達意,買又好親手造又好,每件禮物都見証雙方的濃情,都收藏著深刻的故事。 但分手後,這些物件頓時失去原有的甜蜜身份,變成只得一方懷念,可麼諷刺的毒物。

2006年歐游時,在盧布爾雅那第一次遇上分手博物館。那時它剛剛出世,仍未有固定的展館,以游牧方式到處找生存空間。碰巧展覽去到盧市,我有幸做第一批觀眾。我記性一向差,但當年看過的展品仍然鉻記至今,可想而知當時我有多震撼。九年過去了,原來分手博物館早已找到一個家,因情侶分開而被遺忘的物件不用再漂泊,心頭感到暖暖的安慰。

地方所限,分手博物館只可展出15%的收藏。數十件物件,件件都有血淚故事。展出方法非常直接簡約,物件加上物主撰寫的故事。雖然沒有高科技,但我肯定這是全球博物館中,令人由頭看完所有展品和所有文字解說比率最高的一間。而且時不時在某角落,有人邊看展覽邊哭起來。令人啜泣的能力亦沒有其他博物館可以比擬。

有幾件展品特別觸動我。想起土耳其作家Orhan Pamuk曾說博物館應該說個體的故事,而不是以國家主導的大論述。從這角度看,這位諾獎得主一定會嘉歡分手博物館,這個全然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的博物館。

第一件令我想拍下的物件關於一對分隔兩地的情侶。一方在薩拉熱窩,另一在薩格勒布。不能時常見面,他們買了毛毛蟲公仔,每次有機會見面就拔掉毛毛蟲的一條腿。兩人心裡懷著夢想,當有一天毛毛蟲的腿都給拔光時,就會是時候不用再分隔兩地,可以永遠同在一起雙宿雙棲。可惜這段情最後只維持了20個月,毛毛蟲仍有很多條腿健在,有一天可以走在一起建立一個家的夢想也乩落空了。

另一對情人時不時在維也納街頭見到撲克牌,然後自行創造了一個兩人之間的遊戲:如果見到J就去看電影;見到Q就去城中最貴的餐廳吃一餐。見到K就買餸番屋企煮一餐。撲克牌中最特別是Joker。所以他們也定下了最特別的活動:立即去機場不理目的地,不理價錢,總之買最快出發的機票。最後4年半都沒有遇過Joker,這神奇旅程亦從未有機會開始。

分手除了婉惜,有時還有恨意要處理。這一期展品中,最震撼是一把斧頭。不用擔心,不是顧城結局的翻版。男人第一次和人同居。有一天男人要去美國三個星期,女人有事不能同行。在機場送別時雙方淚如雨下,佐三星期後男人回來,女人告訴他已愛上別人:「我只認識他4天,但我知道她有的你無法給我」。男人問女人打算怎樣,女人沒有回答。第二天,男人把她趕出門。而她放下所有家當不理,和新情人去兩星期旅行。

男人怒氣沖沖,去買了斧頭,誓要令女人嘗嘗失去的感覺。這14天期間,男人每天用斧頭砍爛女人留下的一件家具。所有砍爛的家具還要留下殘骸,要令女人心痛,亦能具體感受男人的憤怒。14天的過程中,女人的家具被一一砍破,男人的心情亦慢慢好起來。女人回來時,看到整個房間都是木碎,就靜靜地帶走餘下的東西離開。男人說,他無論怎樣也想不到,斧頭可以成為心理治療的工具。

雖然薩格勒布異常沉悶,但能夠看看分手博物館,一切都值得了。特別對有情傷在身的人,分手博物館至少會亦你猛然醒醒,失戀的不只你一人,失意人全世界都有,任何種類的人和故事都有可能失戀,不要自憐自艾自卑自盡。

仍想不通?或許還有一條出路。博物館接受大家捐出物件和分享故事,你的不幸有可能成為館中的展品﹐為自己亦為他人療傷。立時想好了時間人物地點和物件,讓我回香港後第一時間寄件到克羅地亞!

 

延伸閱讀:

兩點 @龐一鳴

原來 @龐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