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大讚香港一街道譯名「封神」 英文原名超意外 網民:果然是國際大都市
詩歌舞街爆紅小紅書 內地網民讚封神之作
近日有內地網民在小紅書發文,大讚香港大角咀的「詩歌舞街」是街道譯名中的「封神之作」。該網民表示,香港這麼多條街道當中,詩歌舞街的中文譯名最為出色,不但能夠保留與英文相近的發音,更將原本平凡的意思升格成充滿詩意的名稱。他指出,詩歌舞街的英文名稱Sycamore Street原意是無花果,但中文譯名卻將其轉化成富有文藝氣息的「詩歌舞街」,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掌故專家揭秘 避開無花果不吉利寓意
根據香港地方中心誌引述香港掌故專家梁濤在《九龍街道命名考源》中的解釋,詩歌舞街的命名背後有深層文化考量。專家指出,如果將Sycamore Street直接意譯作「無花果街」,在傳統華人文化中會被視為不吉利,因為華人喜歡開花結果的寓意,而「無花無果」則帶有負面含義。因此當年命名時選擇音譯方式,將其轉化為「詩歌舞街」,既能保持與英文發音的相似性,又能在中西文化之間取得完美平衡,聽起來更為風雅動聽。
網民熱議香港街道譯名 浣紗街天地人路同樣出色
帖文發布後引來大量網民分享其他香港街道的優美譯名。有網民認為位於大坑的「浣紗街」同樣動聽,表示一見其名便想起古代美女西施浣紗的典故,充滿古典韻味。另有網民大讚位於洪水橋的「天地人路」十分有意境,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天地人三才的概念。此外,雪廠街、活道等街道名稱也獲得網民好評,認為這些譯名都展現了香港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的智慧。
內地遊客改變旅遊模式 深度遊成新趨勢
近年來內地旅客來港的旅遊模式出現明顯轉變,不再僅僅專注於購物活動,而是更加喜愛進行城市深度遊。這種旅遊方式讓遊客有機會深入了解香港的街道文化和歷史背景,發現許多具有特色的街道譯名。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在街道命名上展現出獨特的文化智慧,既要照顧到英文原意,又要符合中文文化的審美和寓意要求,形成了許多令人驚艷的譯名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