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泰國自駕遊遇陷阱|還車驚見米粒崩花竟被索償近$4,000!消委會揭跨境消費3大伏位
港人外遊慘變水魚!盤點3大跨境消費慘痛實錄
消委會近年接獲不少跨境消費投訴,當中三個案極具代表性。第一宗個案主角封先生,在泰國透過平台以5,000泰銖(約$1,194港元)租車5天,合約列明若車輛受損,最高自負額為16,050銖(約$3,832港元)。還車時職員指擋風玻璃有米粒大小的崩花,並首次出示「賠償明細表」,要求他支付自負額上限作賠償。封先生質疑收費不透明,但因臨近登機時間,只能就範。另一宗個案涉及網購,新加坡居民麥女士去年8月於香港B網店,以約$722港元購買一個有1年保用的20,000mAh流動電源,惟使用約半年後便故障。她自今年3月起多番電郵聯絡網店要求跟進,卻石沉大海。至於港人袁先生,繼2021年後,去年再光顧深圳C傢俬店訂造衣櫃,口頭要求木板厚度需與舊書櫃一致,並支付了$1,000元訂金。惟其後發現設計圖則的木板厚度不符,對方竟要求額外加收$900元,令他無法接受。
消委會跨境出手調停!無良商家終跪低退款
面對不快經歷,三位事主均向消委會求助,最終迎來轉機。就泰國租車的個案,消委會接獲封先生求助後,隨即將個案轉介至泰國的對等機構跟進。經過一輪調停,涉事的A租車公司最終態度軟化,同意向封先生作出全額退款,成功討回公道。至於購買流動電源的麥女士,由於B網店在香港註冊,新加坡消費者協會遂將個案轉介至香港消委會。消委會透過不同途徑多番聯絡B網店,約兩個月後,該公司終「現身」回覆,並表示會直接聯絡投訴人安排全額退款。而訂造傢俬的袁先生,在兩地消委會的介入協調下,C傢俬店解釋因已度尺及提供設計圖,無法全額退訂,但最終同意退回一半訂金,即$500元人民幣,袁先生亦接納方案,事件總算告一段落。
消委會教路自保4大貼士!避免墮入跨境消費陷阱
為了避免消費者再墮入類似的消費陷阱,消委會提醒市民在進行跨境消費時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首先,在光顧任何網店或平台前,應先仔細參考其口碑和評價,選擇信譽良好的商戶。其次,要特別留意貨品是否提供跨境保用服務,以及條款細則。同時,亦要確保網店或平台有提供完整的公司地址及聯絡方式,萬一發生爭議亦有追討途徑。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妥善保留所有相關紀錄,包括收據、訂單截圖、付款紀錄以及與商戶的對話紀錄等,這些都是日後追討的重要憑證。若不幸發生爭議,應先嘗試與商戶直接協商;若協商不果,便可向相關的消費者保障組織求助,尋求協助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