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爆發|全球錄得史上第三熱9月!專家警告:極端天氣恐成新常態?
9月高溫數據出爐 全球氣候響警號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最新數據,2025年9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達到攝氏16.11度,雖然略低於2023年及2024年的同期紀錄,但仍然是有紀錄以來第三熱的9月,情況令人憂慮。數據更顯示,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亦錄得攝氏20.72度,為歷史同月第三高,其中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溫度更顯著高於平均,部分地區甚至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北極海冰範圍較平均水平低12%,而南極海冰範圍亦低5%,顯示全球暖化正從多方面衝擊地球生態。
氣候專家發出警告:「溫室氣體持續積累」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氣候戰略負責人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指出,全球氣候形勢的嚴峻性並未減退。她警告:「時隔一年,全球氣溫形勢幾乎未變,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依然持續偏高,反映出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持續積累所帶來的影響。」報告明確指出,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源於人類活動,特別是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作發電,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溫不斷升高。世界氣象組織亦曾警告,極端高溫將助長更猛烈的暴雨及山火等天災,對全球構成威脅。
回顧近年高溫紀錄 2023年9月創高峰
翻查歷史數據,全球高溫趨勢在近年愈發明顯,雖然2025年9月並未打破紀錄,但仍處於極高水平,反映暖化問題的持續性。歷史紀錄顯示:
**2023/09**:此月份為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9月,當時的全球平均氣溫創下歷史新高,成為一個重要的警示點。
**2024/09**:緊隨其後,成為史上第二熱的9月,與2023年的紀錄僅相差無幾,進一步鞏固了全球氣溫持續飆升的趨勢。
**1850-1900**:與工業化前時期的平均水平相比,2025年9月的氣溫已高出1.47度,逼近《巴黎協定》所訂立的攝氏1.5度升溫警戒線,情況刻不容緩。
全球極端天氣肆虐 日本現高溫後果
全球持續高溫並非單純的數字變化,其連鎖效應已在全球各地引發嚴重後果,對生態及民生造成直接衝擊。在日本,極端天氣的影響尤為顯著,大阪城公園早前驚現超過100條死魚,並傳出惡臭,有研究人員指出:「高溫及降雨可能導致水中缺氧,引發魚類集體死亡。」此外,日本多地亦曾因持續高溫乾旱,導致降雨量大減,嚴重威脅稻米收成。過去更有地區錄得破紀錄高溫,例如群馬縣伊勢崎市曾錄得攝氏41.8度的驚人高溫,足見極端天氣的破壞力正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