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遊客遊港買藥材|標價$380埋單慘變$30,400!消委會怒揭藥房3大蠱惑招
新加坡遊客何女士墮「斤變錢」陷阱 埋單金額嚇呆
來自新加坡的何女士一家來港旅遊,本想到藥妝店購買潔面產品,卻被店員不斷游說購買奶薊草,更聲稱有「買80送5」的優惠。何女士見標價牌寫著每「両」$380,心想購買0.85両,總價約為$300,便同意購買。誰知店員在未清楚說明總價下,便迅速將藥材磨成粉末,然後遞上$30,400的天價帳單。何女士當場嚇呆,店員此時才解釋計價單位是「錢」,即每錢$380。由於三名子女在旁,何女士為免爭執只好忍氣吞聲付款,但堅持索取收據。事後她懷疑店家標示與收費不符,認為手法有誤導成分,遂向海關及消委會求助。經多番調停,店家最終同意全額退款,事件才告一段落。
消委會揭藥房兩大蠱惑招 專呃遊客
除了計價單位混淆外,消委會亦揭露其他藥房的蠱惑招數。內地遊客葉先生到藥房查詢安宮牛黃丸,店員隨即推介一款包裝與其心儀品牌極為相似的「北京安宮牛黃丸」,葉先生不虞有詐,花費$2,640購入3盒。返回內地後才驚覺,產品的生產商名稱與正版相差一個字,懷疑買到影射貨品。經消委會介入後,藥房雖未正面回覆,但同意全額退款。另一位內地遊客龔女士則遇到單據與實物不符的情況,她購買一盒6瓶裝的藿香正氣水,收據卻顯示為12瓶裝,收費$170。店家辯稱是收銀系統出錯,但$170確實是6瓶裝的售價,拒絕退款。龔女士指同款產品市價僅$40至$50,最終經調解後,店家才同意退回一半貨款$85。
消委會狠批藥房手法 嚴重影響香港形象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今年首8個月已接獲約550宗涉及藥房及藥店銷售手法的投訴,情況令人關注。消委會直指,部分商戶利用混淆計價單位、銷售包裝相似的影射貨品,以及單據與貨品數量不符等手法誤導消費者,當中不少個案的受害者為遊客。消委會嚴厲批評有關做法:「不單對本港整體零售和旅遊業界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亦削弱旅客對本地消費環境的信心。」在上述個案中,消委會積極介入調停,最終協助三位投訴人討回公道,成功獲得退款或賠償,但認為業界必須正視問題,改善營商手法,以免損害香港「購物天堂」的聲譽。
網民怒轟無良藥房:「影衰香港!」
事件曝光後,網民反應激烈,一面倒狠批無良藥房的銷售手法,認為嚴重破壞香港形象。不少網民留言怒轟:「呢啲藥房手法真係影衰香港!」
「專呃遊客,呃一次就夠,人哋以後點敢再嚟?」
「$300變$30,400,真係當人水魚咁劏!」
「手法同搶有咩分別?海關應該要放蛇執法啦!」
「香港旅遊業就係俾呢啲人搞彎晒。」
有網民更呼籲旅客來港前要做足功課,光顧信譽良好的連鎖店,並在付款前問清楚計價單位和總價,以免墮入消費陷阱,造成不愉快的旅遊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