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恐懼|驚爆逾3成初中生壓力爆煲!專家警告:子女不懂求救 家長必學1招拆解
廣告
新學年即將開始,有團體驚爆一項令人心碎的調查結果,發現逾三成初中生對校園生活感到巨大壓力,近四成人更在開學初期出現負面情緒。更令人擔憂的是,過半數學生選擇將痛苦埋藏心底,不懂如何求救。究竟這群沉默的孩子內心正經歷怎樣的風暴?家長又該如何察覺並伸出援手?
調查驚揭開學壓力元兇 逾3成學生陷情緒困局
暑假步入尾聲,學生的壓力警號卻悄然響起。保良局早前訪問近1,000名中二及中三學生,結果顯示高達三成二受訪者對整體校園生活感到巨大壓力,而壓力來源的前四位均與測驗考試有關,可見學業問題是壓垮學生的主要元兇。調查更發現,有三成八學生在新學年會出現緊張、憂慮、挫敗等負面情緒,但當中超過一半人選擇沉默,不會將感受告知他人。他們不願求助的原因,主要是認為「說出來沒有甚麼幫助」、「根本不知道怎麼說」,甚至是覺得「別人也不會明白自己」,情況令人極度憂慮。
專家警告抗逆力響警號 教子女求救必殺技
調查同時量度了學生的抗逆能力,發現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有近三成學生的抗逆力偏低,而具備高抗逆能力的僅佔約一成二。保良局青少年事務部服務經理李德威指出,提升抗逆力對學生面對壓力至關重要,並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心聲。他建議學生在想傾訴時,可以先對父母或師長說一句「我想請你慢慢聽我說」,這句話能為對方作心理準備,意識到接下來的對話非常重要,從而更專注地聆聽,避免因「一邊炒菜或改簿」而錯過子女的求救訊號。
社工踢爆權威管教禍害 家長必學積極聆聽
為何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保良局學生輔導及支援服務註冊社工陳安琪指出,權威式的跨代管教模式有很大影響,許多家長習慣了下指令,卻忽略了聆聽。團體鼓勵家長應放下身段,嘗試以「積極聆聽」的方式,進入子女的內心世界。當孩子表達困難時,家長不應急於批判或給予建議,而是先理解和接納他們的感受。透過建立一個安全的溝通環境,才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從而願意敞開心扉,真正解決情緒困擾,避免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