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公司「鑫鼎鑫」驚爆遭政府終止6份合約!庫房已付逾76萬|議員怒轟招標存致命漏洞?
政府深夜發聲明斬纜 逾6,600萬合約即時玩完
政府昨日(8月21日)深夜突然發出聲明,宣布即時終止與「鑫鼎鑫」及其關聯公司的全數6份合約,涉及總金額高達6,600萬元,消息震驚各界。物流署其後證實,在已終止的合約中,其中去年8月批出的漂白粉及漂白水合約,已分別支付36.1萬元及40萬元,連同飲用水合約的2,268元,庫房已付出超過76萬元公帑。更令人關注的是,當中三份價值低於136萬元的合約,對方竟毋須繳交按金,意味政府無法直接扣除款項作補償,追討過程恐困難重重。署方強調將嚴肅跟進,並考慮按合約條款向對方追討所有損失。
物流署火速解畫 強調考慮追討所有損失
針對公眾對庫房蒙受損失的疑慮,物流署火速解畫,強調相關合約均為「貨到付款」,既然合約已終止,政府將不會再繳付任何款項,試圖為事件降溫。對於已經支付的超過76萬元,署方態度強硬,表明會嚴肅處理事件,並公開表示:「會考慮按合約條款追討損失」。據了解,飲用水合約已支付的2,268元,可從「鑫鼎鑫」已繳交的約100萬按金中扣除,但另外三份無按金的合約如何追討,則成為後續焦點,隨時凍過水。
議員黃俊碩踢爆招標制度大倒退
事件揭示了政府招標制度的潛在漏洞,有立法會議員翻查文件後發現,今次「鑫鼎鑫」中標的飲用水合約,招標方式與過往截然不同,猶如大倒退。原來,政府在前年(2023年)的同類招標中,曾採用嚴謹的雙信封計分制,標書評審會兼顧「技術」與「價格」兩大準則,各佔一半比重,確保承辦商質素。然而,今次招標竟放棄了行之有效的評分制度,文件再無提及任何技術評估,改為單純以「投標價格」決定,價低者得。這種轉變被外界質疑為今次風波埋下伏線,立法會議員黃俊碩直指,這種做法完全忽略對公司財務狀況、管理層誠信及過往信貸記錄的審查,大大增加了供貨穩定性的風險。
網民狠批政府監管不力:「76萬就咁倒落海?」
事件曝光後,網上討論區瞬間洗版,網民對政府的招標及監管機制表示極度失望,輿論幾乎一面倒炮轟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大批網民留言狠批:「價低者得根本就係陷阱!淨係睇價錢唔睇質素同背景,唔出事就奇!」、「超過76萬公帑就咁冇咗?仲要『考慮』追討?應該一早做好審查啦!」、「6,600萬嘅合約,竟然有啲連按金都唔使,個制度係咪有問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的建議亦獲得不少網民認同,他建議政府短期內應加強抽查,長遠則應將公司財務狀況、管理層誠信等納入評分標準,甚至要求大規模標書的中標者提交由會計師做的財務審核,以堵塞漏洞,保障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