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消委會驚爆遙距醫療漏洞!|議員怒轟:呢啲平台根本唔應該存在?

網絡熱話

廣告

消委會今日(20日)突然發出嚴厲警告,直指本港私營遙距醫療服務監管嚴重不足,部分平台甚至毋須身份認證即可處方藥物,情況令人極度擔憂!有立法會議員聽聞後更即時炮轟,直言這類標榜遙距醫療的平台根本不應存在,究竟當中隱藏了甚麼足以致命的風險?

消委會披露驚人漏洞 直指病人身份成謎

消委會今日召開記者會,主席陳錦榮表情嚴肅地指出,遙距醫療雖然方便,但行業監管卻存在極大灰色地帶,對消費者構成潛在威脅。他特別點出部分平台在處方藥物時,對病人身份的核實過程極為鬆散,甚至形同虛設。陳錦榮特別警告:「尤其是較敏感的藥物、精神科藥品等,最好先做首次的面對面對診症」,他解釋此舉除了能讓醫生深入了解病人背景,更重要是能準確核實雙方身份,避免藥物被不法之徒冒名濫用或誤用。報告揭示的漏洞,意味著消費者隨時在不知情下,承擔了巨大的健康及法律風險。

林哲玄議員怒轟:「呢啲平台根本就錯晒!」

對於消委會的調查結果,醫衞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反應更為激烈,他並不同意設立所謂的「白名單」就能解決問題,反而直斥問題核心在於遙距醫療平台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他強調,遙距診症只應是醫生診斷病人後,判斷其情況是否合適而採用的一種「模式」或「工具」,絕不應本末倒置,成為一個獨立的醫療服務集團。林哲玄激動地表示:「你去看病、看醫生,醫生決定你的情況應否使用遙距工具這個模式,遙距診治是一個模式、遙距平台是一個工具,而不應該是一個醫療集團,否則整件事就錯了。」他更以心理病患為例,指病人在診症室的安靜環境下才能敞開心扉,在嘈雜的戶外進行遙距問診,根本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同時警告平台必須為保障病人私隱及數據安全負上最大責任。

遙距醫療三大致命風險全面睇

綜合消委會報告及議員意見,現時遙距醫療主要存在三大致命風險。第一是「身份認證漏洞」,在毋須嚴格身份認證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冒用他人身份取得處方藥物,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涉及受管制藥物時,隨時觸犯法例。第二是「敏感藥物濫用」,消委會特別點名精神科藥物等敏感處方,若缺乏首次面診,醫生單憑視像難以準確判斷病人真實情況,可能導致藥物誤用或被轉售圖利,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第三則是「私隱數據外洩」,遙距診症涉及大量個人病歷及敏感資料,一旦平台保安不足,駭客入侵便可能導致大規模私隱外洩,病人資料恐被用作不法用途。

業界促請加強指引 釐清醫患權責

除了林哲玄的強烈反對,另一位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亦表達了對行業規範的關注。他認為,當局必須盡快為遙距醫療平台制定更清晰的道德指引,明確界定醫生與病人在遙距診症過程中的權利與責任,以保障雙方權益,避免日後出現爭議時權責不清。事件反映遙距醫療雖然為市民帶來便利,但其潛在的監管真空及安全風險已經響起警號,未來政府如何平衡創新便利與市民安全,將成為一大嚴峻考驗,市民在選用服務前亦應加倍小心。

Close

投票支持你嘅心水食店,
即送可口可樂®或無糖可口可樂®汽水換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