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天文台
參觀天文台

「 八號風球 」一百歲 !登上長洲最高點 參觀天文台 氣象站
 睇「風球」實物

生活

廣告

炎炎夏日,風和日麗的同時,亦是到了「風的季節」。每年夏季,都是打風日子,當打工仔不斷祈求「八號波」衝破力場,你又知不知道,原來你口中簡稱「八號波」及「八號風球」,這個「數字颱風信號」,至今已經使用了一百年。而為了讓大家了解風暴歷史,天文台將於今個秋冬,開放長洲天文台供大家 參觀 ,現在就讓我長洲專員率先看看吧!

撰文:Keith | 拍攝:Keith

「三號波、八號波」一百歲 跟導賞團參觀氣象站

香港打風,我們習慣了稱之為「掛八號波」。原來這些一號、三號風球正式名字為「數字颱風信號」。源於一百年前的1917年,天文台把颱風按強弱風向分等級,制度沿用至今,分一至十號風球。最初天文台在氣象站掛起颱風標誌,原意是供漁民船員使用,後來廣受大眾習慣,「掛風球」、「掛波」的說法亦由此而來。但隨着時代進步,手機電視可隨時得知颱風情況,掛信號標誌這方式亦被取代,終在2002年結束香港最後一個、位於長洲的信號站。現在官方就改為「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雖然官方稱呼如此,但市民仍改不了口,可見這套沿用了一世紀的制度已深入民心。有見颱風與香港關係密切,天文台特意改裝長洲氣象站,新設展覽廳,並於今個秋冬辦導賞團, 讓大家 參觀天文台 。

長洲頂點 航空氣象站 掛波的最後一地

今次導賞團會參觀長洲天文台,這裡擺放了6個重25公斤、高1.5米的颱風標誌供市民近距離參觀,亦有舊時風暴相片及儀器。現時這裡變成全自動化的氣象數據收集站,但當年長洲天文台的地位舉足輕重。氣象站位於長洲最高點,視野廣闊,每當掛起標誌時附近海域的漁民都能清楚見到,在通訊落後的從前可救漁民一命。想當年機場仍在啟德時,由東南亞來港的航班必須經過長洲上空,故當時這裡更是航空氣象站,把當區的氣溫風向告知機場。長洲又是全港最後一個掛風球的氣象站,直至2002年才停用。這裡在香港颱風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這亦是開放參觀的原因。

 

前駐守科學助理:「駐長洲好似度假」

當年這些接近成年人般高、重25公斤的標誌是需要人手掛上去,而在颱風時狂風暴雨下工作的,就是一班天文台科學助理。前總科學助理屈錦成先生曾在長洲駐守兩年,負責監測長洲氣象,「當時一更要留守九天,但其實好似度假」,因為下班空閒時,他們可下山休息,到沙灘游水,往碼頭吃海鮮。更可在站內種果樹、乘涼看星,所以駐守長洲並不是外界所想般「放逐塞外」。而他亦曾負責掛風球:「我好幸運那時已經用電絞,前輩要用人手,好辛苦。」試想想在 八號風球下,要在戶外掛上風球標誌,是多麼驚險,而每次都因標誌太重需要兩人掛,幸好在後期標誌由鐵造改成帆布,輕鬆了不少。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香港打風歷史,記得留意天文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