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
肥料

死後 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活

廣告

早前高永文提出探討「強制性器官捐贈」,除咗將器官捐予有需要人士,剩返的身體部分用埋做肥料,就真正造福人類喇!當你以為在紀念花園或海上撒灰已經夠環保,其實火葬一個人耗用的能源係超勁的!唔想死後留下碳足印,外國勢力如英國、美國等都有天然土葬服務,即人死後不火化,放進可生物降解的「棺材」,埋在天然環境,並以石頭或植物為「墓碑」,在泥士中降解成養分,滋養大地。一些設計師更從設計入手,令更多人接受死後回歸自然的概念。

死後 肥料 自然 01
意大利一般使用木製棺材,設計師認為一棵樹需數十年長成,而棺材卻只有數小時壽命。Capsula Mundi不但減少砍伐樹木,每埋葬一個遺體便多種一棵。

01. 從屍體種出大樹

為推動綠色墓地,意大利設計師Anna Citelli 和Raoul Bretzel 從樹葬概念出發,用粟米和薯仔製造種籽形狀的膠囊,放入遺體後將「種籽」埋在泥土裡,膠囊上方種著死者生前選好的樹苗。遺體和膠囊隨時間降解,為樹苗提供養份,長成的大樹就是「墓碑」。若計劃成事,以後拜山不再見到冷冰冰的墓碑,而是茂盛的小樹林,供人憑弔之餘,更是休憩好去處。

死後 肥料 自然 02
遺體像胎兒一樣躺在膠囊裡,似寓意「重生」。

Capsula Mundi
網址:www.capsulamundi.it/progetto_eng.html

死後 肥料 自然 07

02. 屍體變社區肥料

來自美國的Katrina Spade 比Capsula Mundi 團隊走得更前, 她設計的Urban Death Project,提出興建大型堆肥設施,將遺體放進去並混入木糠和木碎,幾星期至幾個月後就成為肥料,可由親屬或其他人領取,成為社區的一部分。設施每次處理多達三十個遺體,即出產的肥料來自不同屍體,令唔少人排斥呢個另類「亂葬崗」的設計。不過,半年前此計劃在Kickstarter 籌得超過$91,000美金,可見唔係冇人撐!

死後 肥料 自然 03
Urban Death Project的目標是在每個社區設立堆肥設施,這不但能好好運用人體中的養份,還不需如Capsula Mundi之類的樹葬方法般另闢土地種樹,人人都可以拿肥料回家使用。
死後 肥料 自然 04
堆肥前親屬可在設施的頂層進行儀式,並親自將遺體「埋葬」。
死後 肥料 自然 05
遺體會在泥土中自然分解,漸漸下沉;上方不斷埋入新的遺體。
死後 肥料 自然 06
肥料經過濾後會從底層推出,供社區不同人士使用。

Urban Death Project
網址:www.urbandeathproject.org

 

延伸閱讀:
價值 @ Permanenze
首間升級再造中心 6,000呎全層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