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
重陽

重陽登高@山中遊子

博客

廣告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經常與清明一起被提及,兩者皆有祭祖的風俗流傳後世。受華人風水文化影響,登高與掃墓幾乎成為了同義詞,因為先人安葬的地點多是山環水抱之地,要盡孝道必先盡腳力。

節日的形成有兩項基礎 — 特定時間與相應活動,裡面包含了人對世界的觀察,要理解風俗不能單純強記名字、數字,因為明白遠比知道更重要,不妨乾脆回歸基本用想像力出發。回到在人尚未學會用火之前,世上沒有光害,上古穹蒼只有星羅棋佈,夜晚是絕對的黑暗、危險,形成人類最原始的恐懼,只有待滿月出現才稍為舒困。透過觀察月盈月缺,人開始了計算,掌握了時節以期望將來,從此在新的高度進入大自然的循還。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是脫離冬季寒冷枯黃、草木萌茂之時,憑弔逝去的先人,同時又展望正在回春的大地,觀察時間並理解生死。

重陽節同樣是生死攸關的一個節日,但還是登高兩個字佔了上風,廣為流傳的故事中,指古時村裡發生大瘟疫,人只好上山避禍。在人的本能中,似乎還保留一種原始的記憶,知道在山裡面,人可以與萬物保持一種安全的距離。也許山下的瘟疫並非源自什麼妖魔鬼怪,只是單純的人滿之患,當人生活的空間過於擠逼,埋藏身旁的危險就變得無可避免。所以上山、登高,以步伐祭祀期望重新進入古老的庇護所。

觀察與理解同樣需要活躍的想像力,節日的傳承或多或少都在提醒這件事,重陽登高,未必需要掃墓,不如讓沿路的風光替想像力除塵。

延伸閱讀:

字裡人間 @山中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