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上河圖
港鐵上河圖

港鐵上河圖 @The Cob-webbed Crucible

博客

廣告

港鐵上河圖

港鐵路綫圖,可能是香港人最熟悉的一幅圖。

不過,文字和路線以外,這路綫圖可否多添一點人性?可否令我們更認識這個其實很可愛的城市?

於是,兩個傻瓜非常執著地將幻想與現實結合,向大家演繹站名的由來,以及站外的千奇百怪。

p.s.你未必會同意這個另類香港地區指南,但藉此機會,我們邀請你去重新想像這個大家最珍愛、最珍愛的城市。

 

【港鐵上河圖】港島線

【字:Haider;圖:Choi Sum】

堅彌地城— 1870年代填出嚟,以香港史上唯一要宣誓兩次先上到任嘅總督Arthur Kennedy命名。因位置處於城西邊陲(望住青州睇日落好靚㗎!),好多所謂污糟邋遢嘢如屠房,焚化爐,天花醫院,殮房同英泥廠都係這裡出現過。不過這一切往事都不再重要,因今年四月這裡有班無脊椎怪物,以為自己係阿飛正傳裡面隻不羈無腳鳥,上咗架開篷巴士後橫衝直撞,又唔肯落車,結果618甩晒轆,車毀人亡。

 

香港大學 — 香港第一所大學,精英(主義者)輩岀,舍堂文化尤為一絕,經常開p,蘭桂芳為專用飯堂。不過,此處地勢險要,即使在平地無障礙物,也會插水跌倒,切記小心。

 

西營盤 — 七號差館對面的中聯辦,頂尖巨型的 disco ball,每晚舉行黨中央權鬥舞會,順便發死光攻擊山城上的一家百年老店。而般咸道四隻古老石牆榕樹精係最近火焰立秋前夕,一夜間被剃鬚斬頭,枉死矣。腐爛有病的,不是老樹,而是當下麻木不仁,以民為敵的制度。

 

上環 — 舊時維多利亞城四環九約裡最早的華人聚居地。這地歷史複雜,關鍵詞一大籮,包括:南北行,金山莊,賣豬仔,東華保良,1894鼠疫,文武廟和旁邊蘇絲黃世界裡的南國酒店,兩個大笪地,辛亥革命的足跡,香港報業發源地等等。近十幾年上環SOHO/POHO士紳化,昔日庶民生活脈搏太平山街今日變得有點, you know … it’s like …造作離地,但新舊交錯,不中不西的風景就是香港特色。荷李活道口二百米內,咖啡店,長生店,聖公會教堂,燒臘舖,跌打佬,壽衣 vs 比堅尼櫥窗梅花間竹,互相輝映。不過我最喜愛的,都是大道西雀仔橋永恆不變的中藥海味紙紮鋪及一眾鎮店懶貓。Oh, 還有東街百年香料店那陣迷幻的丁香味啊!

 

中環— No Money No Talk.

 

金鐘 — 這一帶由香港開埠到1970年代未係軍事重地,有兵房,軍火庫及水師船塢, hence”the next station is Admiralty”。站名來自昔日營内Rodney Building一個叫人食晏放工的金色銅鐘,而因這棟樓,今日太古廣場對面就有條樂禮道。可惜,赤化下的香港,禮崩樂壞,是非黑白完全顛倒,奴蟲蘭彈每日喺到X香港家剷,抗爭結果由佔鐘開始。It’s just logically inevitable.

 

灣仔 — 擱淺於灣仔第四代海岸線,貌像魔鬼魚的會展二期,令人聯想起靚模,什麼一蚊鮑魚芥蘭美食展,以及97年6月30號大不列顛的最後一夜。昔日下環富貴小海灣與彼岸尖沙咀分隔逾兩公里,但經近兩世紀的多番填海,灣仔海皮跟五支旗杆只剩約900米的安全距離,而大道東的洪聖爺早而嗅不到維港的泥鯭腥了。

 

銅鑼灣 — 港島冧吧one淪陷區。舖租勁抽,大部分鋪頭做晒名牌水貨客生意,本地人去嚟冇乜意思。根據香港史泰斗Leopard Ting所講,以前百德新街附近有牛奶公司冰廠,1962, 63年左右,每日下午會有隻企鵝出嚟行來行去。銅鑼灣舊時叫東角,係渣甸嘅世界,又有鑄幣廠,好多山。之後有建得像古堡的利舞台,不過同大丸,三越,電車廠及旁邊濕det det的羅素街街市一樣,都灰飛煙滅。屬於那個年代的,就只剩周慕雲和蘇麗珍密會的地方。

 

天后 — 銅鑼灣站係喺天后站以西,咁典解銅鑼灣街市及警署會喺天后站嘅東面呢?原因係喺1950年代前,未填出嚟嘅維園就係地理上的銅鑼灣,而面前的高士威道 (Causeway Road) 就是昔日連接東區和維多利亞城的石堤大道。 天后站位置前身是建築令人震懾的銅鑼灣裁判司署,站名取自附近早已與海絕緣嘅天后廟。Today, 天后大坑遍地開滿人氣食店,成就一眾Openrice評分天后。

 

炮台山 — 話說北角堡壘街咗近喺19世紀時有座炮台守住維港東面嘅鯉魚門。這段緊張歲月今日留下的痕跡就只有路牌一個。不過這區其實有座被違忘的古蹟:英皇道上97年結業的皇都戲院頂部,像蘇聯前衛建築主義的拋物線形圓拱結構,從上吊起屋頂(所以戲院裡銀幕無柱阻擋),非常有型。陶傑說歲月蒼涼,這些灰棚架子就慢慢變得像沙漠上的一堆駭骨。皇都戲院就是香港的吳哥窟。

 

北角 — 舊稱七姊妹,香港島遙望神州大地的天涯海角,我城共產勢力根據地,禮義廉票倉。67暴動時上演英方直升機突襲英皇道左派橋頭堡僑冠大廈,觸目驚心。據說後面的渣華道(Java Road),取名自南洋糖王郭春秧於附近興建的爪哇運糖碼頭。物換星移,2015年的每週日下午,這一帶都會有很多印尼女傭,打電話回爪哇祖家報平安。

 

鰂魚涌 — 香港早期工業區。地標太古糖廠出品遠銷東南亞,肯亞及伊朗等地。19世紀末糖廠經理居於附近的柏架山上,每天坐吊車落城上班。涌域其他景點包括麗池夜總會(久逝),七姊妹泳棚(久逝),香港大酒店及十八區最壯觀的城寨「海山樓」。糖廠遺址今天已成打工新宇宙「太古坊」。

 

太古 — 太古城的前身是陽明遠東的太古船塢。今日英資太古集團在港島東的王國,由鰂魚涌一直伸延到西灣河。不過其實夾係中間個站應叫大吉,事源Swire洋行早年一個大班很欣賞中文書法,不過筆劃掌握有d甩漏,所以把好意頭的大吉誤寫成太古,繼而孕育出Taikoo Sugar 和 Taikoo Shing.

 

西灣河—站外地標太安樓每層有最少68個單位,曾經是個高空擲物黑點,多次有電視機、石油氣罐、甚至沙發從天而降。不過今日大廈底層開滿宵夜食店,全城男女也紛紛走進這個港產深夜食堂。

 

筲箕灣 — 出名漁船,客家石匠,東大街食肆,已拆卸的優秀設計公屋明華大廈,及譯名靚的愛秩序灣 (Aldrich Bay) 。不過,小弟最印象深刻的,是戰後出現於附近山上的聖十字村木屋區。話說有一晚,村內高高掛起的「信耶穌得永生」招牌有幾個燈泡燒咗,結果締造了「信耶穌得水牛」的奇緣。

 

杏花邨— 1980年代未這個隨屋苑附送的新地鐵站是中產家庭的象徵。環境清靜,所以冇什麼是非想講。Next!

 

柴灣 — 好遠。到這裡的人,一係Chaiwanese,一係轉車去更遠嘅小西灣,一係要上歌連臣角講再見。山上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是香港最美的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