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8,000雙非大軍殺到!|教育局驚爆震撼數字爭學位 本地生恐變炮灰?

網絡熱話

廣告

近日「雙非兒童」回港升學問題引爆全城熱議,教育局最新披露的震撼數字,顯示高達18,000名適齡「雙非」大軍正虎視眈眈本地大學學位,情況令人極度憂慮。面對全港僅有的15,000個教資會資助學額,一場激烈的學位爭奪戰似乎已箭在弦上,本地學生的升學之路隨時亮起紅燈,究竟這批回流大軍會帶來多大衝擊?

教育局深夜發文 揭18,000雙非大軍壓境

教育局在官方網上平台突然發文回應社會關注,首次披露驚人數據。文中提到,近兩年的文憑試適齡「雙非兒童」人數,已逐年增至16,000及18,000人,數字遠超外界想像。雖然自修生人數時有增減,反映部分「雙非兒童」或選擇留於內地升學,但潛在的回流升學人數依然對本港教育體系構成巨大壓力。消息一出,立即在家長群組間引發恐慌,擔心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將被大幅蠶食。

教育局急派定心丸 強調學額足夠應付

面對洶湧的民意及家長們的憂慮,教育局嘗試為事件降溫,強調現有學額足以應付需求。局方解釋,自2013年起,本港中學畢業生人數已持續減少超過20,000人,而教資會資助學額卻未曾減少,因此有足夠空間吸納「雙非兒童」回港升學,同時能保障本地學生的權益。官方更在文中大派定心丸,承諾會密切留意情況,並引述關鍵一句:

「教資會資助學額維持15,000個足以應付需求。」
不過,這番言論似乎未能完全平息公眾的疑慮,不少人質疑這只是官方的樂觀估算,實際情況可能遠比想像中嚴峻。

回帶2013年政策轉捩點 雙非問題埋下計時炸彈

事件的火頭,源於多年前的政策。翻查資料,自2013年起本港已實施「雙非零配額」政策,但在此之前出生的「雙非兒童」如今正陸續到達升讀大學的年齡,形成一股龐大的回流潮。當年政策雖杜絕了問題的根源,卻為十多年後的今天埋下了一枚計時炸彈。有網民整理時間線,指出這批「雙非兒童」正是當年政策轉變前的「末班車」,如今他們集體回港行使升學權利,直接衝擊本地教育資源的分配,昔日埋下的伏線終於在今天徹底爆發。

網民洗版怒轟教育局 狠批:搶本地生資源!

教育局的解釋未能說服廣大網民,消息一出,網上討論區及社交平台瞬間被憤怒的留言洗版,輿論幾乎一面倒狠批政策失當,擔心本地學生權益受損。大批家長留言表達強烈不滿:
「18,000人爭15,000個位,數學天才都計到唔夠分啦!」
「點解要用我哋納稅人嘅錢,去補貼雙非學童讀大學?」
「講就話夠位,到時咪又係擇優取錄,成績唔夠好嘅本地生咪變炮灰?」
「根本就係搶資源,對本地家庭太唔公平!」
「政府係咪應該優先保障返本地學生嘅升學機會先?」
事件持續發酵,不少市民要求局方提出更具體的方案,以確保本地學生的升學之路不會受到影響。

Close

投票支持你嘅心水食店,
即送可口可樂®或無糖可口可樂®汽水換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