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李家超 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11時宣讀施政報告!封面沿用綠色親解背後原因?

網絡熱話

廣告

今日(17日)上午11時,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到立法會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全城矚目。今年報告封面再度選用綠色,李家超親自解釋顏色背後象徵著活力與延續性,究竟這份以經濟民生為主軸的報告,還會為市民帶來甚麼新政策?

李家超今早11時現身立法會 宣讀年度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今日上午11時,親身踏足立法會會議廳,向全港市民宣讀其任內新一份《施政報告》。據悉,今年的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明確將重點聚焦於經濟發展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在莊嚴的議事堂內,李家超將詳細闡述未來一年的施政藍圖,預計將會觸及多個市民關心的議題,所有政策細節即將揭曉,勢必成為全城焦點。

李家超親自解畫封面顏色 「綠色代表活力延續」

在宣讀報告前,外界已對今年《施政報告》封面的顏色相當關注。李家超就此親自解畫,解釋為何再次選用綠色。他表示,綠色充滿生命力,象徵著香港的繁榮與活力,並寄望特區政府的政策能夠持續不斷,帶領香港穩步向前。李家超強調:「綠色代表活力、代表延續性,亦代表特區政府的政策和香港的繁榮活力會延續下來,一年一年地向前邁進,邁向更美好明天。」這番話為報告的基調定下了積極正面的方向,也讓外界對報告內容更添期待。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

李家超表示,《施政報告》以民生為壓軸專章,是篇幅最大的一章,涵蓋土地房屋、交通運輸、醫療護理、社會福利、保障勞工、關愛共融等九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範疇。 當中包括:

  • 持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
  • 持續造地以滿足大型發展項目、長期經濟發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
  • 增加政府土地儲備
  • 持續深化醫療改革
  • 推出十一項措施支援本地經濟、繼續精準扶貧
  • 推廣「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
  • 支援和保障勞工
  • 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應對高齡化的挑戰等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特首表示,政府執行部門和人員為數不少,難免會有個別部門出現問題的情況。因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並予以糾正,防止個別問題影響社會對政府的整體信任,且避免對廣大盡忠職守的公務員造成不公。

又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強化部門首長的責任擔當,清楚強調部門首長須負責建立好管理團隊,並帶領其高級公務員共同做好管理人員和運作系統的工作,處分包括不增薪降職或革職。

調查機制

按照問題大小輕重程度,將調查分為兩個級別處理:

第一級: 若問題屬一般性質,調查由部門首長負責,查找不足,予以改善,並按照公務員管理制度對過失人員作出相應行政或紀律處理。

第二級: 如部門出現嚴重問題,或涉及廣泛或重複性的系統問題,或有跡象顯示問題可能涉及部門首長的角色時,調查由專為責任制設立的調查小組負責,查找不足與釐清責任。該小組獨立於政府系統,以確保調查公正獨立;小組可調查任何級別公務員,確保調查全面;小組了解政府一般運作,確保調查能有效率地盡快完成;小組將為常設隊伍,隨時候召,確保其肯定性和準備性。

快發展「北部都會區」

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

1. 「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

由財政司司長任組長,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包括為不同產業園區度身成立一間或多間園區公司、法定或非法定專門機構,制訂公私營合作模式如「建設–運營–移交」(BOT)等

2. 「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

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成立調研專班,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實地考察不同地方大學城的成功模式,廣納本地、內地和國際知名大學校長或代表等意見;三批大學城土地最早將分別於2026年(洪水橋)、2028年(牛潭尾)及2030年(新界北新市鎮)供使用。

3.「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負責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統籌整合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作全面部署,促進產業進駐,創造職位和提升生產力。

簡化行政措施 拆牆鬆綁

  • 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採納各地優秀的建築方法,結合海外和內地的成功建造技術、用料和設備等,降低工程成本並縮短工期
  • 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例如零售、娛樂或會議展覽等項目
  • 以多元開發模式,包括原址換地、「片區開發」等,推動市場參與,加速發展
  • 靈活批撥土地,推動企業落戶和投資。倘若以租約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長於七年,提供更大彈性
  • 容許北都土地業權人主動交回政府計劃徵收的土地,藉此抵銷其在北都新發展區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所須繳付的金額
  • 以「按實補價」減低北都補地價資金成本,改以實際興建樓面及實際用途釐定應繳補價,並考慮容許發展商按實際開發規模分階段補繳地價
  • 開展凹頭土地用途檢討,善用北環線帶來的發展潛力

發展河套

  • 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首三座大樓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產業租戶正陸續進駐;另外五座大樓於2027年起陸續完工
  • 政府今年內會推出第一期餘下用地的選定地塊;完成第二期發展規模、產業分布等規劃,完成河套香港園區總體布局
  • 以及考慮以「邊建設、邊進駐」模式,靈活為企業提供工作空間,讓企業無須等待整區完成工程就可提早進駐

新田科技城

政府今年內會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涵蓋頂層設計、產業定位和布局、各片區的統籌發展、引導市場資源投入發展的策略等。

古洞站和洪水橋站工程

  • 為配合北都發展,古洞站和洪水橋站的工程正全速進行,將分別於2027年和2030年竣工。政府已與港鐵公司簽訂第一部分項目協議,以新思維合併北環線主線和支線同步推展,目標是2034年或之前同步開通。
  • 跨境鐵路項目將打通港深兩地的地鐵網絡,大幅提升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增強產業進駐信心。政府正全力推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並已就項目香港段邀請承建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

制訂優惠政策包

  • 財政司司長會帶領相關政策局、部門及公營機構,制訂促進產業和投資的優惠政策包,涵蓋批地、地價、資助或稅務減免優惠等,吸引高增值產業和高潛力企業落戶香港,推動高質量發展
  •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投資推廣署可靈活運用政策包,與企業洽談落戶細節,並向財政司司長匯報,由其拍板落實。同時,政府會研究建立更靈活的機制,包括容許行政長官及財政司司長制訂符合國際規則的稅務優惠措施

吸引頂尖藥企落戶

  • 吸引更多藥企落戶香港,進行罕見病藥、高端腫瘤藥及先進療法製品等臨床試驗和治療
  • 積極提升患者招募及試驗啟動效率
  • 並透過河套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讓藥企在港深同步開展試驗
  • 籌備成立「國際臨床試驗學院」,培育大灣區臨床試驗人才
  • 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務求盡快成為國際認可的藥械權威監管機構
  • 加快「1+」新藥審批機制,試行優先審批經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建議能應對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創新藥,助力藥企更快將創新藥推向市場
  • 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

Close

投票支持你嘅心水食店,
即送可口可樂®或無糖可口可樂®汽水換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