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食義工深夜派飯盒暖街友|資助大減面臨停運?負責人揭1個心酸現實!
深夜直擊義工紅磡土瓜灣派飯盒
HOY TV節目《一線搜查》近日跟隨「共享食物基金」的義工團隊,直擊他們在夜幕下的食物回收行動。晚上8時,義工Eden到達紅磡兩間已預先聯絡的商店,向店員展示電子義工證後,熟練地將約36個賣剩的麵包和飯盒放入環保袋及保溫袋。完成清點及量重後,團隊隨即趕往土瓜灣,在天橋底向街友派發食物。受惠的郭姐表示食物對她幫助很大,因為她平時靠拾荒維生,能節省不少開支。義工們亦會到垃圾站為清潔工及拾荒者送上溫暖,他們強調派發時會尊重對方意願,若有人不願接受,也只會靜靜放下食物,絕不勉強,盡顯關懷。
基金經理人郭惠玲痛陳困境:「好事變壞事」
「共享食物基金」項目經理郭惠玲坦言,惜食行動正遇上多重困難。她指出運作極度依賴政府及商界資助,但近年申請越趨困難,主要資金來源「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規定項目資助期一般不超過兩年,最多延續兩次,四年後便要另覓資金,令長期規劃舉步維艱。同時,有店舖因擔心食物處理不當會變質,怕「好事變壞事」而降低捐贈意欲,加上義工人手長期短缺,令行動雪上加霜。郭惠玲無奈表示:「我哋呢啲係基本民生嘢,唔係話有噱頭嘅嘢,好簡單,用最少人力、物力、資源去處理,去善用資源。」她促請政府將惜食行動制度化,視為社會基建項目,提供持續支援。
共享食物基金十年回收逾10,000公噸食物
「共享食物基金」成立至今已超過十年,一直致力於「拯救食物資源」,既環保又可幫助基層。根據資料,基金在過去十年共回收超過10,000公噸食物,當中包括麵包、飯盒及蔬果,受惠人次接近10,000,000。這驚人數字的背後,是無數義工的汗水與心血。然而,昔日的成果未能保證未來的營運,郭惠玲透露,由於缺乏資助,蔬果回收項目現時只剩下沙田區街市仍能運作,其他地區的項目已全部暫停,情況令人擔憂。昔日龐大的回收網絡,如今因資源問題而萎縮,實在令人惋惜。
受惠街坊感激打氣:「慳返好多錢」
惜食行動雖然面臨困境,但對基層市民的幫助卻是實實在在,不少受惠者都對義工表達感激之情。靠執紙皮維生的郭姐直言:「佢哋個個星期都係咁攞嚟,所以好好。梗係有幫助,因為自己慳啲囉。」另一位受惠者真姐亦大讚:「梗係好啦,有多啲義工梗係好,係咪?有嘢食、有嘢派。」義工Eden補充,派發食物不僅是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更重要是建立社會連結,讓他們感受到關懷,並非被社會遺棄。他分享道:「讓他們知道社會上仍有人樂意關心、支持佢哋,讓佢哋明白冇被社會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