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男網上賣$8,000錶帶遇騙徒|心軟誤信殘疾買家 一個連結被呃15萬兼孭巨債!
騙徒扮殘疾博同情 港男一Click連結即中伏
根據HOY TV節目《一線搜查》報導,事主唐先生的太太早前在網上買賣平台,以8,000元放售一條原價逾13,000元的錶帶。帖文發出不足一分鐘,即有買家以英文私訊,聲稱對貨品極感興趣,並派出所謂的「女兒Amy」接洽。該名Amy在WhatsApp中自稱是殘疾人士,行動不便,頭像更是一名坐著輪椅的女子。當唐先生提出現金交收時,Amy便以殘疾為由博取同情,堅持要安排速遞上門取貨,並提供一條付款連結要求唐先生收款。雖然唐先生初時有所懷疑,但最終因一時心軟,不虞有詐便點擊了該連結。誰知該網站是偽冒的交易平台,在他輸入銀行戶口及密碼後短短兩三分鐘,便隨即收到銀行短訊,通知其信用卡已被透支,驚覺自己已墮入騙徒的陷阱。
騙徒2小時極速轉走15萬 銀行發律師信追數
騙徒手法極為純熟,在唐先生輸入資料後,僅用兩小時便完成整個騙局。騙徒迅速登入其網上銀行,新增一個譯音為「蔡富華」的轉數快收款人,並利用其信用卡透支功能,將近20萬元現金轉入其儲蓄戶口。雖然騙徒曾嘗試操作唐先生的三張信用卡,但其中兩張因保安系統攔截或未啟動而失敗,惟第三張信用卡則被成功四次轉帳,合共被轉走了約15萬元。騙徒更曾大膽嘗試簽帳55萬元,幸好被銀行及時攔截。唐先生發現後立即通知銀行凍結戶口及報警,但銀行事後竟發出律師信,要求他償還近20萬元的透支款項連同利息,令他百詞莫辯,質疑銀行保安系統為何會失守,並已向金管局作出投訴。
大律師拆解騙案責任 苦主恐硬食損失
對於唐先生的遭遇,《一線搜查》訪問了大律師李健志的專業意見。李健志分析指,由於事主是親手在偽冒網站輸入個人銀行資料,要銀行豁免還款的機會相當渺茫。他直言:「難聽啲咁講,豁免你就人情,唔豁免你係道理。因為事實上嗰個利息嘅產生都係因為事主本身提供咗資料,因為要有呢啲資訊先可以操控到你網上銀行嘅運作。」他解釋,從銀行角度,除非有海外登入或異常大額交易等明顯證據,否則難以證明戶口是由第三者操控,因此用戶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他提醒市民,銀行通常會在網站或應用程式提供安全提示,用戶在進行任何交易前,都應先驗證網站的真偽,以保障自己。
收款戶口被標示高危 警方防騙視伏器揭真相
事件曝光後,《一線搜查》記者嘗試再聯絡騙徒「Amy」的WhatsApp號碼,但發現該用戶已不存在,而警方的「防騙視伏器」亦未有該電話號碼的紀錄。不過,涉案的收款人「蔡富華」的轉數快戶口,在「防騙視伏器」上則清楚顯示為「高危有伏」,意味著該戶口早已被標示為與詐騙案有關。如果事主在轉帳前有先查證的習慣,或能避過此劫。李健志大律師補充,近年電騙案數字激增,法庭對此類案件絕不手軟,除了會重判犯人外,控方亦會向法庭申請加刑,以儆效尤。市民在進行網上交易時,務必時刻保持警惕,切勿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