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公園淪陷!|數十人晚晚音樂震天跳廣場舞 居民怒轟:嘈到瞓唔到!
深水埗公園晚晚變身舞池 居民直擊震撼場面
根據HOY TV節目《一線搜查》報導,深水埗一個公園幾乎每晚6時至9時都化身成一個露天舞池,吸引數群人同時聞歌起舞。現場聚集人數少則數十,多則可達逾百人,他們隨著強勁的音樂節拍扭動身體,動作一致,場面非常熱鬧。有市民拍攝到的影片更顯示,參與者中甚至有輪椅人士,可見活動的投入度極高。然而,這種熱鬧卻成為附近居民的惡夢。有居民投訴指,廣場舞活動不僅發出巨大音浪,更直接佔用公共空間,影響其他使用者:「嘈住同霸住啲空地,有時可能籃球場入面要打波,佢哋喺度跳舞,人哋打唔到波。」認為政府有必要介入規管。
區議員介入提3大建議 促雙方互相包容
事件引起地區關注,深水埗區議員梁秉堅表示,居民對此意見兩極,有人認為是健康的社區活動,但亦有住戶不堪其擾。他指出公園管理員會負責監察,市民可即時反映問題,並建議舞者應顧及他人感受:「無論情況如何,大家應該互相溝通,互相包容。佔用人無論做咩好,都要顧及周邊環境、街坊感受,社區咁樣先可以和諧。」另一邊廂,九龍城區議員林博亦就啟德區類似情況提出具體建議,認為可增派保安巡邏,確保通道暢通,並調整揚聲器音量及方向,甚至「可以整一個盒仔裝喇叭,調細聲,同埋方向唔好對住住民居。」他強調並非反對活動,而是希望能達至平衡,更提議當局考慮開放社區中心或學校場地,讓愛好者有合適的空間。
心理學家程衞強揭背後原因 長者靠跳舞抗孤獨
廣場舞熱潮背後,原來隱藏著長者們的社交及心理需求。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分析指出,不少長者退休後,加上子女離巢,容易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不再被需要」的感覺。而廣場舞這類定期且有組織的群體活動,正好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社交平台。程衞強表示,這些活動除了能鍛鍊身體,更是一個強大的社交支援網絡,長者們在運動期間閒話家常,互相支持,從中獲得參與感、成功感及群體歸屬感,這對於他們的情緒健康有著非常正面的影響,能有效減輕孤獨感,是傳統耍太極以外的另一種重要心靈寄託。
網民意見兩極化 狠批「霸道」VS力撐「有益身心」
事件在網上曝光後,隨即引發網民熱議,意見形成兩大陣營。不少網民對受影響的居民表示同情,狠批部分舞者行為自私:「畢竟公眾地方,有啲人唔鍾意。應該要有規管,限制唔可以超過幾多分貝。」、「完全係噪音滋擾,晚晚咁嘈點休息?」、「霸住個籃球場唔俾人打波,太離譜!」。但另一邊廂,亦有網民表示理解,認為應以更包容的態度看待:「老人家都係想搵啲寄託,好過日日留喺屋企。」、「其實係好事,證明社區有活力,規管下音量就得啦。」、「互相體諒下,香港地少人多,公共空間係大家嘅。」顯示社會對此議題存在極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