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重現 @健吾

日本

廣告

基於這些文章的點擊率都很高,所以很多網媒都會跟著去寫去做。只是,大家正在追求的是什麼呢?有朋友說:「這不是香港人的問題,世界各地也是一樣的。英語世界的 Yelp、有Trip Advisor,有很多台北的酒店都會希望客人打卡,給他們正評,然後給他們贈品,從而去吸引外國遊客再來。那不是什麼錯的事呀?畢竟大家都想消費的時候,有一點安全感。要不然,就像《水滸傳》中的什麼黑店,又或是不小心走進《魔街理髮師》那種割頸剃鬚店,被宰得一頸血怎麼辦?」

我當然明白人在外需要某種安全感,但為什麼我們真的那麼渴望「精細的行程」呢?學生E最近就跟我說了一個故事,她是一個傑尼斯事務所的偶像團體的粉絲,有好幾次,基於偶像的愛,她都不介意跟一些不太稔熟的「粉絲」朋友一起去日本。但有一次,她覺得很光火:「某次我們去XXX(為了保護資料提供者的私隱,我盡量不把地點及細節流露太多),因為我們都是那一個買到票,我們就去,所以都預計了會一起出發、行動。而當時由於我仍是學生,而他是『社會人』,所以她就好像覺得順理成章的要我去打點所有的行程。而我這種人,和你很似……」似什麼?

「都是沒有太多行程的人。大概是起來的時候,想去那兒就那兒。」學生說。
也是的。對我們這種「出走客」而言,去什麼地方不重要,離開一陣子就好。
「但他好像有點不同。他就是那種傳統中,行程有excel的香港人。我從來都沒有見過一個那麼詳情的 .xls檔。本來我說,某天早上,我們去XXX,之後去YYY。他看了那個行程之後就傳我他以前去東京的那個 .xls 檔,他連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出發,坐幾點的山手線JR,去那兒吃飯,吃什麼,價錢是什麼,他都要打到那個excel的試算表之內。」

行軍嗎?
「比行軍更可怕。」學生說:「做士兵面對突發事情都需要從容面對,他就是不行的。他就是覺得這樣子不好。總之要詳細的去檢視和處理。」

這樣子可以一起去旅行的嗎?
「去了一天,之後我們看演唱會,然後第三天我就借詞說約朋友就分開行動了。」學生說。
常聽人說,有些人去旅行的時候比平日上班還要累,狀況就有點像難得去吃自助餐,明明撐死了也要死命的吃吃回成本,做大量資料搜集,做非冒險性的事,其實我們怕什麼呢?當看什麼吃什麼聽什麼都好像在網路上複習過一次,去的時候又會不會少了一點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