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 黑暗的山野危險依舊,面對困難的心境,決定了內心能釋出多少空間去了解自然。
夜山 黑暗的山野危險依舊,面對困難的心境,決定了內心能釋出多少空間去了解自然。

夜山@山中遊子

博客

廣告

時值二十四節氣的小寒,本應是氣溫轉冷、日短夜長的開始,可惜香港今年踏入十一月後旬,氣溫仍維持在攝氏二十五度左右,不過相比起夏季平均若三十度的高溫,行山的難度經已下降不少,轉變成適合日間行動的氣候,無需再「行夜山」。

夜山,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危險的同義詞,對尚未開始行山之前的遊子如是,與夜行登山的第一次接觸到發生在某年的除夕夜。一班凌晨開往梅窩的巴士中,有一堆配備頭燈、風褸的隊伍選擇在伯公坳落車,身為乘客的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在寒冷的冬天、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出發,除夕的日出當真重要得如此冒險?對夜山的第一印象簡單地歸納成兩條問題,為何選擇此刻?為何要挑戰危險?這些問題的解答要待到另一段「第一次」才稍見端倪。

初次到戶外過夜,因為想拍攝晚星,與朋友結伴走上鳳凰山,再次回到伯公坳這個地方,下午的陽光在冬日正好幫助身體保持溫暖,根據當時的計劃,在日落之前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攻頂,然後進入避風亭等待夜晚來臨,奈何當時的身體質素委實不濟,在日落之際才抵達山頂,剛好在體力見頂前進駐避風亭。晚上的酷寒超乎想像,加上風向改變,很快為鳳凰山帶來一陣濃霧,已沒有能見度可言,實在沒法想像如此惡劣的環境,人尚能向目標前進嗎?答案是可以的,凌晨時份亭外傳來人聲,在快要把人吹倒的強風中,一眾年輕人頂著頭燈、腳架抵達山頂。我問他們為什麼選擇這樣攻頂?答案簡潔俐落 — 只有在九百多米高的夜晚才能好好拍攝星空呀。

面對危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只是任何決定都不見得可以完全迴避危機,只要心存清晰的目標並有所準備,困難才會為人所剋服。經此一役開始了夜行登山,前置的工作包括在日間事先走一趟熟習路線,帶上照明工具保持適當視野,並穿戴足夠的保暖衣物。黑暗的山野危險依舊,只是面對困難的心境經已改變,內心能釋出更多空間去了解自然,如夜行能避過夏季的酷暑,體力變相更耐用,不必再錯過四時中的盛夏風光。

 

延伸閱讀:

問山@山中遊子

行路難@山中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