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食先
相機食先

總之相機食先就好~ @健吾

博客

廣告

去日本吃飯的時候是不是不可以相機先食呢?有網友問我。

我會問他,你究竟在吃甚麼。

 

最近有網友(男)去日本旅行,發現太太很喜歡「 相機食先 」,之後他想叫太太收斂一點,不要相機先食。於是,就對太太說:「你看看周圍的日本人,都不是這樣子的。」誰知道,那周圍的日本人,都是咔嚓咔嚓的在拍。在日本,因為法例規定,所有手機的拍照功能,都要有聲效。所以,沒辦法有任何「別的說法」了,真的人人都在相機先食。

相機先食倒不是甚麼問題。反正照片拍過了,就是要放到網絡。愛表現,是日本人的某種民族性。生命中,他們用盡心思去做一個得體的人,目的就是要告訴別人,自己是一個有常識的成人之餘,還要告訴別人「自己活得不錯」,甚至是「活得比別人好」。

自從網絡、智能手機加社交平台出現,不少人都在做很多以前不會做的事。比方說,有藝人聲稱會幫自己的子女做便當,做的就一定是「裝飾便當」,必須注意的,不光食物是否安全。色、香、味,當然是基本要求,食材的營養平衡值,還有孩子是否喜歡那些食材,母親都要留意。有些幼稚園,就對家長清楚說明,他們是「不容許」裝飾便當的。這樣子就可以令家長省回很多工夫,也不會燃起以家庭主婦在「職業」的女人無謂的鬥心。

要得體,其實很花錢的。你想像一下,那些在飯糰上砌眼耳口鼻的遊戲,會用剩幾多食材?一塊火腿用打洞機打幾隻眼,剩下的母親就會自己吃?紫菜用來砌字了,剩下來的周邊紫菜,用來做茶漬飯嗎?小時候,看煮食節目主持做節目,不知為何,蘿蔔都不是街市長的模樣,是小鳥形的。薑片呢?在鏡頭前出現,已去了皮,還切成菱形丁方,那剩下的,去了哪兒?母親就會說:「在家做菜,怎會這樣浪費食材!」我那時候已經知道,要得體,是很花錢的。

只是現在,食店要殺出重圍,當然要把食物做得「好看」,或再仔細一點說,要「上鏡」,才會有人有興趣。住在台北的朋友說,台北最近有些料理店做的台菜,光中看,不好吃,但也會有很多人排隊。而好看又有一點好吃的,就可以賣貴一點。更重要的,是餐廳的外牆都要變得「有格調」。好讓那些自稱文青的小孩們,可以在他們的門口打卡。

夏天的凍飲商戰之中,不少手搖沖飲店都推出新款的杯子或是學習泰國的飲料袋子,務必使食客們覺得新奇。還有,最近所謂流行的食材,如蝶豆花、雞蛋仔雪糕、爆芒果杯,還有甚麼爆丼魚生飯,都只是好看居多。真的要我吃嗎?不了。

 

而日本,近期就流行這種「斷面」好看的三文治。你說好吃嗎?平衡倒應該是不錯的。但你有沒有想過,吃的時候口要擘得多大,才可以送進口內呢?算了吧,誰理會。總之,那些食物看起來上鏡就好。反正嗅覺和味覺都不會上網傳送開去,好看就行。對不?

延伸閱讀